家长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有哪些看法(3)
一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会不会过早?
从心理成长的角度看,孩子的金钱观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成熟性问题,对孩子的一生都起到作用。
曾经有个针对中、日、韩三国城市孩子每月零用钱多少的对比调查,结果显示,中国孩子每月平均零花钱是400至500元,是日韩孩子的2至3倍。
中国孩子手中的钱有三个特点:
1、差额大
2、获取随意
3、支配权小
由于孩子之间的金钱差额大,很容易产生炫富和仇富心理,家长给孩子金钱的方式,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;而支配权小则是因为家长极少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,没有让孩子参与到理财当中。”
家长错误的认为,“这些道理长大了自然就会懂”。很多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过早地让孩子学习理财,认同者的家长不这么认为,“财商教育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好处,首先可以培养孩子成熟理性的财商人格;财商教育还有利于孩子及早进入职业生涯规划。”
二、家务明码标价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利益化?
今年7岁的李小果各方面的消费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,另外自己每个月有30元左右的零花钱完全由自己支配。这些零花钱是李小果在家里做家务赚来的。
“拖地1元,晾衣服1元,搞卫生2元……”李小果的妈妈陈女士对于小孩在钱财方面管得比较严格,不会轻易让她去消费。“当年女儿看中了一辆自行车,我要求她考试考好了,自行车就是奖励。”
对此,李小果的爸爸却认为,这种家务明码标价会让孩子把金钱看得更重,做什么事情都会想到用钱来衡量。
在美国,孩子的金钱没有通过劳动就不能获取,孩子的零用钱很多都是做家务换来的,那是一种文化氛围和社会通用做法。在中国,如果家长单纯规定一个价格,不把道理讲清楚,就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。“要让孩子明白,做家务是一种体验,这种体验甚至比钱更重要。”
孩子做家务,要先让孩子知道,“爸爸妈妈和孩子都是家庭成员之一,爸爸妈妈要承担家务,孩子承担一些家务也是很正常的,年龄小的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主动去做和做得好的可以有奖励。”另外,在孩子消费自己的“奖励”时,要适当指引孩子去做一些正能量的用钱计划。
- 财商教授
- 请关注微信
-
- 世界财商网
- 请关注公众号
-
评论